黑膠唱片:永不過時的經典,最好的音樂適合慢慢聆聽
發布日期:
2020-01-18

瀏覽次數:

0

在人類最早的祖先猿人時代,就知道通過聲音的音量大小,聲調的高低來傳遞不同的信息。后來伴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記錄聲音變為了記錄音樂,我們現在最常見的是在線數字音樂,再往前推則是98年出現的MP3,在之前就是97年研制出的CD光碟,再往前走,是1963年出現的,卡帶,也就是磁帶,通過電磁感應來記錄聲音。而最早最早的音樂載體咋是1931年出現的黑膠唱片,黑膠唱片是1877年,愛迪生在一次偶然的發現中聲音產生的原理:振動發聲。

黑膠唱片:永不過時的經典,最好的音樂適合慢慢聆聽

之后由最早的儲存聲音的載體管狀錄音圓筒,經過歷史的洗禮,科技的演變。最后在20世紀,黑膠唱片最終定型。20世紀是黑膠唱片,在歷史上大放異彩的一個時代。在科技的不斷進步下,黑膠唱片的材質由最初的一種肪酸和金屬離子構成的鹽,到1877年愛迪生用錫箔作材料,后來因為人們對于儲存音音樂的容量要求越來越高,唱片的形狀有圓筒狀變為了扁平了圓餅狀。形狀的改變,直接性地促進了黑膠唱片信息量搭載的容量。后來出現了用天然樹膠,粘土以及棉花纖維混合制作而成的的材料。

這種材料使用了60年。到了1948年,人們對于石油的應用技術逐漸的成熟,最后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利用聚氯乙烯,作為制作黑膠唱片的材料。其易性遠遠高于之前的蟲膠材料。隨著材料的不斷升級,黑膠唱片能夠攜帶的信息容量不斷增大,從最初的能夠播放五分鐘的78轉的唱片到后來發展到45以至于33轉,時間越來越長,其搭載的信息,以及搭載的信息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本身限制與唱片的自身的性質,其保存必須豎直緊密按壓,否則極易因為受潮而產生變形,而且播放黑膠唱片的留聲機體積和操作性也不夠強,于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及儲存信息量更大的磁帶與CD的出現,結束了黑膠唱片不可一世的黃金年代。

黑膠唱片:永不過時的經典,最好的音樂適合慢慢聆聽

直到1984年CD的技術成熟之后很多廠商已經放棄了,黑膠唱片轉而投入了cd的生產與制作。1998年國內的最后一條黑膠唱片也關閉了。周杰倫為什么當時能夠成為亞洲歌王?因為在周杰倫那個年代黑膠唱片的時代已經步入了末期。但是周杰倫僅憑他一個人的力量當時他一個人的唱片發行量創造了亞洲地區個人唱片發行量的歷史新高。在當時那個受CD嚴重沖擊的唱片時代,周杰倫能夠取得如此成就不難看出他當時受歡迎的程度。

但是到了21世紀之后,雖然我們能夠時刻享受到各種電子產品,但是人類追求享受的步伐是不會停止的,圣誕數碼音樂,因為為了盡量減少數碼音, 雖然開發了很多了改進后的電路以及專用的錄音模式。但是其音質啊,還是遠遠不如黑膠唱片。在目前所有的音樂搭載物質中,只有黑膠唱片,能夠完整地體現出那種空靈感和現場感。這是CD以及磁帶都不能夠代替的特點。

黑膠唱片:永不過時的經典,最好的音樂適合慢慢聆聽

因為黑膠唱片是目前所有的記錄音樂材質中,能夠完整的保留,以及音質最接近原生的音樂記錄材料,所以在很多水平非常高的演奏家,指揮家以及歌唱家的作品,大多數都是以黑膠唱片作為首次發行的材料。很多音樂愛好者都喜歡搶購頭版黑膠唱片。因為頭發的黑膠唱片基本上都是由母帶直接錄制的,比起后來的再版,其雜音少了很多。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聽到的所謂SQ原版的數碼音,其最高品質大多數不超過50MB,但是同樣一首歌曲在頭版黑膠唱片中搭載的信息量大約為32GB,由此不難看出黑膠唱片,作為最優質的音樂搭載材質,其原聲的記錄性是最好的。但是后來隨著可降噪處理的技術升級,有些已經錄制到四版五版的唱片,音質與頭版基本不相上下。這也有效降低了黑膠唱片的成本。

黑膠唱片:永不過時的經典,最好的音樂適合慢慢聆聽

想必大家對于黑膠唱片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時候在老上海灘不停旋轉的那首《夜上海》吧。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黑膠唱片是需要有極強的耐心才能夠玩的轉的,本打算播放一張黑膠唱片的時候,你必須要先給唱片除塵,要先清潔留聲機的唱針,而且在聽完唱片之后要馬上擦掉表面的灰塵,并且在放置的時候應該豎直并且壓緊放置,這是為了防止唱片變形。

對于保存環境也有要求,必須通風干燥,防止發霉。因為播放和欣賞一張黑膠唱片的準備步驟很是麻煩,所以他就必須要讓你的生活步調慢下來,當你的心慢下來之后,也就靜下來了,這樣你才能夠認真地欣賞一首音樂。

相關推薦